钟畅姿(右二)到钦南区文峰街道三宣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调研基层党建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记者 王湖禄 摄
喜获丰收,喜笑颜开。 新鲜采摘的杨梅。 鲜红的杨梅挂满枝头。 游客在杨梅园拍照打卡。
模拟渔船返港。 模拟事故船燃烧,消防人员开展灭火。 为进一步做好渔业台风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5月24日,钦南区在犀牛脚镇渔港开展2023年防汛防台风应急演练。
酿酒工人正在查看酒糟的发酵情况。 正在发酵的酒糟。均本报记者 周顺彬 摄 灵山县平山镇,依靠地处钦江源头的天然禀赋,用好山、好水、好米,“酿造”了一幅村村米酒飘香的致富图景。
为了突出“荔枝季”宣传,推进荔枝“宣产销”模式紧密联动,让更多人了解灵山荔枝,提高灵山荔枝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日前,钦州市委宣传部和灵山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数实兴农万荔村红”慢直播,在灵山县新圩镇邓家村千年香荔树下启动。
“这条产业路的建成,极大地方便陈皮烘干厂、大红柑育苗基地产品运输和群众出行,有力促进了陈皮产业的发展。”近日,浦北县龙门镇纪委到该产业路回访时,该镇林塘村党支部书记容家良高兴地向工作人员说道。
5月20日,浦北县举办2023年“推进移风易俗·提倡婚事新办”集体婚礼活动,10对新人在县领导及当地群众的祝福中喜结连理。浦北县通过举办此次集体婚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全县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面貌。
5月20日,浦北县召开2023年荔枝产销新闻发布会。这是浦北县加大荔枝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拓宽浦北荔枝销售渠道,促进荔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发布会上浦北县通报,今年该县荔枝预计总产量16.3万吨,5月底将集中上市。荔枝采摘期间,浦北县还将举办大集市欢乐购等系列主题活动。
作为全国第二大荔枝生产基地,钦州市最早成熟的三月红荔枝目前已上市。接下来,白糖罂、妃子笑、钦州红荔、黑叶等多个品种的荔枝也将陆续成熟。今年,钦州的荔枝产量预计达50万吨,是一个丰产的年份,也俗称“荔枝大年”。
5月以来,钦州市荔枝品种相继成熟上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荔枝收购点,每日一大早就熙熙攘攘。
近年来,市机关服务中心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源头减量、宣传指导、常态管理等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和巿民群众养成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习惯。
5月22日,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到位于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广西华生堂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现场颁发广西首张植物益生菌发酵液食品生产许可证。
5月23日,钦州华西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在签订合同、缴纳海域使用金后当场领取不动产权证书,达成广西首笔“交海即交证”业务。
5月25日,市委书记、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党工委书记钟畅姿主持召开钦州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眼下,正是农作物快速生长的季节。为切实帮助农户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农作物增产增收,以“农技”助力乡村振兴,浦北县张黄镇成立了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队,将农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零距离”“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因地、因苗、因时做好农作物生产的田间管理。
近年来,有“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美称的灵山县不断做大做强鱼苗产业,促进当地农民快速增收。今年前4个月,该县鱼苗产量280亿尾,产值达到3500万元。
漫步在灵山县平山镇灵家村,浸润了历史风雨的红色故居,经过保护和修缮,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客;新矗立村中的革命历史展览馆,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新话题;傍晚时节迎着朝霞,从工厂里下班的灵家村民陆续赶回家。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面,见证了这个革命老村的“蝶变”之路。
近年来,浦北县六硍镇六秀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依托自身林木资源优势,把林木产业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来抓。该村不断做大“林”的文章,做强“林”的产业,做活“林”的经济,提升“林”的效益,实现林木经济生绿又生“金”的良性循环,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迈上新台阶。
4月26日,钦州市浦北县委宣传部、浦北县委网信办、浦北县公安局网安大队联合开展“网眼看浦北新发展”参观采访活动暨召开2023年浦北县上半年网络安全工作现场会。
“以前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时间久、手续多,还要多次往返县城,很不方便。现在平陆运河服务专窗工作人员靠前服务,指导办理林木采伐许可等事项,5个工作日发证。”近日,李先生在灵山县陆屋镇便民服务中心领取3个《林木采伐许可证》时激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