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见习记者 陆旺 文/图
在浦北县龙门镇粮所旁,有一个私人作坊,主要加工烟花原材料:竹签。竹签在水池浸泡后,捞出染上玫瑰红,平摊露天晾晒数日,最后分堆捆绑好,就可以送往附近的烟花爆竹厂。因为在加工过程中,会散发刺鼻的异味,周边居民怨声不少。
从2005年至今,居民不止一次向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反映这一问题,希望作坊停产或搬迁。7月10日,浦北环境监察大队有关负责人对记者称,该私人作坊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已责令停产搬迁。
投诉:常有异味飘进屋
10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向本报投诉的居民阿杰(化名)家。阿杰家在浦北龙门镇新街路,距离当地粮所大约50米。
在阿杰家楼下,就晒有大约200多平方米的竹签,这些染上玫瑰红的竹签,是烟花的原材料之一。
阿杰和周边的40多户人家不喜欢它们,用阿杰的话说是“有点恨”,原因有二:竹签经过长期浸泡后取出时,有一股刺鼻的异味飘进房间,居民受不了;在捆绑染上玫瑰红的竹签时,会有很多粉色的粉尘飞进房间。周边居民常常得关着窗户过日子,不好受。
透过阿杰家的窗户,记者看到,加工点内有一只狗,还有两名戴着帽子与口罩的妇女在晾晒竹签。一阵风来,一股浓浓的异味吹过来,让人觉得喉咙不舒服。
反馈:老板自己从不觉得臭
阿杰认为,这是空气污染,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这几年,他们曾向政府部门反映过,但效果不大。
10日下午,记者就此问题采访龙门镇副镇长黄豪,他负责分管镇里企业与安全生产工作。
“不是叫他们停产了吗?现在还有竹签?”今年6月10号,黄豪曾经与县环保部门去查这家私人作坊,当时要求对方20天之内停产搬走,可看了记者当天拍的画面后,他颇感意外,决定与记者一同去核实。
下午4时,记者进入作坊看到,作坊内有四个大水池,水池旁还有几个装有红色液体的水缸,还有一些尚未加工的竹签。
不久,一辆小汽车开进了作坊,一名中年男子下了车,个子不高,他笑着跟黄豪打招呼。
该中年男子姓叶,是作坊的老板,他从1985年开始做烟花竹签加工生意,他说加工这些竹签不臭,“他们(周边居民)种香蕉用的肥料才臭。”他又摇手说,“不做了,环保局不给我做了。”
随后,记者从浦北县环境监察大队了解到,2005年,周边居民曾经投诉过该作坊空气污染,当时监察大队罚了该作坊3000元。
“罚他的款对我们来说没用,我们就是希望它停产或者搬走。”阿杰说,这些年以来,他们对该作坊的投诉不断,作坊曾经也搬过一次,但不久后又搬回来,包括最近几天,作坊还会在晚上偷偷加工竹签,这让居民很无奈。
声音:未办理环评手续
浦北县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周德鑫表示,按有关规定,像这样的私人作坊,同样需要到环保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根据对环境影响程度大小以及周边居民的意见等,来判断作坊点应该距离居民区多远。
周德鑫表示,该作坊点并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环保、排污设施也并未到位,而且离居民区太近,已经口头责令其停产搬迁。“如果再不停产,就联合供电部门等,停掉作坊的电”。
同时,周德鑫建议,居民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直接向环保部门投诉。
(读者陈先生 稿酬50元)